国内计算机散热器行业的领军“超频三”,多年来从未停止过在产品技术创新上的探索,同时以散热器行业的国际高标准要求自身,在衡量散热器品质的一大重要标准—金属工艺上也不断进步,这一切都是有目共睹的。随着超频三不断拉近与世界散热器品牌的差距,它即将迎来量变转向质变的过程。在这个时刻,往往会出现一款经典的产品成为见证历史的里程碑。
前不久,超频三发布了CPU散热器中定位旗舰的“南海”系列产品——南海五,它是在原有南海散热器的基础上耗时数月研发、改进,吸取了大量国际先进设计理念,结合自身愿有优势,向世界水准发起进攻。本文我们将为读者详细介绍这款散热器并测试它的性能。
超频三“南海”系列一直采用塔式侧吹型设计,这种设计可以获得双倍的热管利用率和机箱风道优化,南海第五代产品也不例外。散热器五金结构为纯铜热管贯穿铝质鳍片,整体经过镀黑镍加工,表面颇具黑冰质感。通过此工艺可获得优良的抗氧化性能,使用数年后,拂去灰尘依然光亮如新。
南海五拥有5根直径8mm的纯铜热管,热管以“人”字形排列贯穿在鳍片中,可让每一张鳍片受热更加均匀。另外迎风面的三根热管组成的斜面可以将气流导向鳍片中间。大多数侧吹式散热器鳍片阵列中央部分正对风扇轴承,属风力盲区,南海五的设计从理论上而言可以有效缓解此区域鳍片的积热问题。
由于热管直径较大,又呈“人”字形穿插,所以在散热器正面形成的阻风墙面积较大,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靠近两侧风压较大的气流会在撞击热管后向外部弹射,无形中相当于降低了鳍片效率。为此南海五将每张鳍片的两侧边缘向下折叠90°,这样鳍片与鳍片紧贴后便将鳍片阵列的两侧封闭,迫使气流从正确的路径通过。
鳍片边缘折叠90°后还能获得一个附加效果,那就是可以更准确地控制鳍片间隙的均匀度,从上图中就可以看出,南海五的鳍片均匀度足以让世界上工艺超的散热器品牌汗颜。
南海五几乎是至今为止款配备5根8mm热管的CPU散热器。在国际著名散热器品牌中,高端产品以4根8mm热管和6根6mm热管居多。单从热管的传热效率总和上来看,4根8mm热管的效率基本与6根6mm热管不相上下,那么显然,5根8mm热管效率将超过6根6mm热管。也就是说南海五的热传导性能在所有当中都是名列前茅的。当然,铜质热管的重量不可小视,南海五的重量也因此达到858g,约一斤七两左右。
南海五的导热底面采用超频三引以为豪的HDT“热管直贴”技术,即将热管嵌入导热底座,并打磨成同一水平面。这样热管直接与CPU外壳接触可消除传统导热底座产生的热阻,显著提升热管导热效率。
南海五散热器搭载一枚12cm风扇,转速2500rpm,从静音实用超频到冲击风冷极限频率均适用。用户可根据需要用调速器、电阻减速线选择适合自己的风扇转速。值得一提的是,这枚风扇还可通过4pin PWM控速,若你使用的主板拥有完善的PWM控速功能,便可以由CPU的负载状态决定风扇转速,实现动态调节。此功能十分适合用于发热量较大的CPU实用超频。
从中流砥柱的红海至尊版开始,超频三推出了新一代扣具。新扣具一改超频三沿用多年的簧片挂钩式固定,该用稳固可靠的手拧螺母固定。并且,新的扣具全部由钢材制成,不包含任何塑料部件,坚固度和耐用性今非昔比。
南海五的恐惧在超频三次推出金属扣具的基础上又略做了改进,使用同一片固定背板可兼容当今流行的所有主流硬件平台。包括未来即将成为主流的IntelLGA 1156接口。
将所有平台的扣具尺寸整合到一起可以为发烧友的操作提供巨大的便利,杜绝了零件过多,容易遗失的情况。
侧吹式散热器的弊病就是风力无法照顾到CPU周边元件,如MOSFET和北桥。这些元件过热往往是造成系统不稳定或主板寿命降低的隐患。超频三为此设计了一个铝质整流罩,它较窄的一端与南海五热管排序形状吻合,插入鳍片中层能够可靠定位。这个整流罩可以将吹透鳍片的气流引导向下,作用在靠近主板I/O面板出的MOSFET散热片上。一些中高端主板往往用热管将北桥散热片与MOSFET散热片连接在一起,当MOSFET散热片得到气流眷顾时便连北桥温度一并降低了。
下面我们将对南海五展开详细的测试。测试使用一颗发热量较大的IntelCorei7920处理器,四颗核心八条线程产生巨大的功耗,尤其是超频之后,热量非一般散热器所能压制,适用于测试定位旗舰的CPU散热器。
全部测试中i7 920处理器的超线线程模式。使用Prime95让所有线%负载,运行二十分钟后截取温度数值,取四颗核心的平均温度。测试环境温度:26℃。
首先,我们测试当这颗Corei7920运行在默认频率、默认电压下,南海五在三种不同转速状态的散热表现。
12cm风扇运行在800rpm时非常安静,人耳几乎听不到半点噪音,此时南海五可以将CPU温度控制在65℃以内。
风扇转速提高到1000rpm时,噪音几乎没有增加,但是散热效果出现了大幅度提升,相比800rpm下降低了近5℃。
风扇转速提升到1200rpm后,噪音略微增加,温度又降低了2℃左右。固据此可以初步判定,当使用类似Core i7 920这样的四核心CPU运行在默认状态时,1000rpm左右是南海五的散热/噪音比区间。据此可以设想,如果用户使用温度更低的双核CPU,那么800rpm甚至更低会是不错的设定。
既然南海五定位发烧友用户,那么我们就必须考虑到CPU超频的情况,哪怕是原本发热量就十分巨大的四核心CPU。于是我们将这颗D0修订的i7920运行在一个经典的频率设定下:200MHz×20 @4GHz,电压设为1.25V。
当超频到4GHz的i7 920八条线程全部满载时,发热量是相当恐怖的,很多类似的超频失败,实际上并非CPU体质不足,而是散热工作没有到位。下面我们让南海五在此堪称的实用超频状态下接受考验。
1200rpm状态下,南海五可以将这颗4GHz的i7 920压制在80℃左右。尽管这个温度看似很高,但确实仍处于Intel为这款CPU制定的安全范围之内。12cm风扇运行在1200rpm时略有噪音,但不是很明显。
风扇提速到1500rpm时,CPU温度下降了3℃左右,此时噪音较为明显,触及人们对静音判定标准的极限。那么我们如何同时享受到的静音和的实用超频呢?解决办法早已不是秘密:
开启主板PWM控速功能,让CPU轻负载时风扇以极低的速度运转,负载升高时,转速再自动逐级提升。以本文的测试为例,在实际使用中,Core i7的8线程同时满载的情况实属罕见,即便是同时运行几个大型3D游戏。如此一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台电脑在寿终正寝之前的绝大部分时间里都将是非常静音的。
为给爱好突击风冷极限频率的发烧友一些参考,后这项测试脱离实用范畴,噪音被排除在外。
风扇转速提升到2200rpm时,这颗4GHz的i7 920被压制到74℃,如同默认频率在普通散热器压制下的表现一般。这时用手触摸南海五的鳍片,依然感觉到明显的热量,相信风力仍然存在一些瓶颈,若进一步提高风扇转速还可显著降低温度。Intel把Core i7的CPU自动保护温度设定为100℃,所以对于尝试风冷极限的发烧友而言,理论上还拥有差不多30℃的升温空间用于挖掘更高频率。
从测试结果上开看,超频三南海五散热器是一款十分优秀的产品,无愧于定位旗舰的称号,且完全有能力与国际著名品牌中相同定位的产品媲美。
一直以来,部分用户对高端散热器存在误解,认为它们的用途只是为了冲击风冷超频记录。实际上,高端散热器的存在对于主流用户仍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体现在静音方面。低端以及中低端端散热器通常散热片规模有限,结构设计不是特别考究,因此需要较高的风扇转速以维持散热性能,高风扇转速意味着静音效果不可能特别出色。
而高端散热器,凭借规模庞大的散热片和热管阵列,加上大部分有理论支撑的科学设计,在风量相同的情况下能发挥更强的散热能力。换句话说,就是要得到足够的散热性能只需更低的风扇转速,那么相应地噪音也会随之减小。
不可否认,在所有的攒机者当中,对频率需求者只是少数硬件发烧友,但是对静音的需求却几乎覆盖所有层次的人群,毕竟无论电脑速度快慢,它都将伴随着你坐在屏幕前的时光,并影响着你的神经。
了解更多详情,请访问-电子散热器,插片散热器,led散热器,变频器散热器,型材散热器,铲片散热器-扬州市宏峰电子散热器厂:http://hfdzsrq.com